阿司匹林药品检验报告书怎么写(阿司匹林原料药的鉴别实验报告)
- 广告设计
- 2023-02-05 17:26:11
- 6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阿司匹林药品检验报告书怎么写,以及阿司匹林原料药的鉴别实验报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化学设计实验,测量阿斯匹林含量.
- 2、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
- 3、健康&科普 "神药" 阿司匹林,你吃对了么?
- 4、帮我啊~关于实习报告噶~
- 5、乙酰水杨酸的水解为一级反应,在100°C时的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为7.92d^(-1),活化能为56.48KJ/mol,试求此
- 6、#每天写一点#好书分享#《阿司匹林***》2020-18
化学设计实验,测量阿斯匹林含量.
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结构中有一个羧基,呈酸性。在25℃时Ka=3.27×10-4,可用NaOH标准溶液在乙醇溶液中直接滴定测其含量。计量点时,溶液呈微碱性,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器材和药品
1.器材
天平(0.1mg),碱式滴定管(50mL),锥形瓶(250mL),烧杯等。
2.药品
中性乙醇(取需要量的乙醇,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1的NaOH滴定至刚显粉红色),NaOH(A.R.),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酚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阿司匹林样品。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阿司匹林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约0.4g阿司匹林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约10℃的中性乙醇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2滴,在不超过10℃温度下,用0.1mol·L-1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红色即为终点。
阿司匹林含量计算:取三次测定的平均值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原理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乙酸
(阿司匹林)
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实验用品
仪器:三颈瓶(100mL) 、球形冷凝管 、 减压过滤装置、电炉与调压器、表面皿、水浴锅、温度计(100℃)
药品:水杨酸(C.P.)、乙酸酐(C.P.) 、浓硫酸 、盐酸溶液(1∶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装置图
图4-3-2减压过滤装置
实验步骤
(1) 酰化
实验装置:普通回流装置
加料量:
水杨酸:4g
乙酸酐(新蒸馏):10mL
浓硫酸:7滴
反应温度 :75~80℃
水浴温度 :80~85℃
反应时间 :20min
(2) 结晶、抽滤
实验装置:减压过滤装置
试剂用量:
蒸 馏 水:100mL
冰-水浴冷却
放置20min
(3) 初步提纯
实验装置; 减压过滤装置
试剂用量:
饱和碳酸钠溶液:50mL
盐酸溶液:30mL
结晶析出:冰-水浴冷却
(4) 重结晶
实验装置; 普通回流装置
减压过滤装置
试剂用量:95%乙醇
适量水
(5) 称量、计算收率
注意事项
(1)乙酸酐有毒并有较强烈的刺激性,取用时应注意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吸入大量蒸气.加料时最好于通风橱内操作,物料加入烧瓶后,应尽快安装冷凝管,冷凝管内事先接通冷却水.
(2)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会增加副产物的生成.
(3)由于阿司匹林微溶于水,所以洗涤结晶时,用水量要少些,温度要低些,以减少产品损失.
(4)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避免触及皮肤或衣物.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白色晶体,熔点135℃,微溶于水(37℃时,1g/100gH20).
早在18世纪时,人们就已从柳树中提取了水杨酸,并发现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但其刺激口腔及胃肠道黏膜.水杨酸可与乙酸
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它具有与水杨酸同样的药效.近年来,科学家还新发现了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因而得到高度重视.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在75℃左右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的钠盐,而作为杂质的副产物则不能与碱作用,可在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纯化时将其分离除去.
于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4-3-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称量粗产品
将粗产品放入100mL锥形瓶中,加入95%乙醇和适量水(每克粗产品约需3mL95%乙醇和5mL水),安装球形冷凝管,于水浴中温热并不断振摇,直至固体完全溶解.拆下冷凝管,取出锥形瓶,向其中缓慢滴加水至刚刚出现混浊,静止冷却.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
将结晶小心转移至洁净的表面皿上,晾干后称量,并计算收率.
健康&科普 "神药" 阿司匹林,你吃对了么?
人类最早使用阿司匹林可以追溯至公元前,据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记载,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二千多年时就开始利用柳叶来止头痛了。
当然,我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柳树枝、叶的药用价值均有记载。
直至1852年,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Charles Gerhart发现了水杨酸分子结构,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将其乙酰化,借以减低其酸性,成功合成了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阿司匹林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与青霉素、安定成为医药发展史上最经典的三大药物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的神秘面纱逐步揭开,并开启了登上药物神坛的道路。
生活中,哪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服用阿司匹林呢?
最开始发现阿司匹林,正是因为它的解热(退烧)、镇痛( 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轻中度疼痛 )、抗炎作用,备受人们青睐,随着新一代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问世,这些传统作用有了更好药物替代,而真正使其步入神坛的是它的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拿我们最熟悉的拜阿司匹灵(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来说,说明书上其适应症如下:
除此之外,临床还有超说明书用法:对存在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和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使用阿司匹林 预防子痫前期;
另外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对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白内障、部分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也有一些益处,对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有一定预防作用,以上作用可能需要长期低剂量服用才能发挥作用,临床上并未常规应用。
对于无以上适应症的心血管疾患风险的人来说,长期服阿司匹林,并不会延年益寿,反而会可能因其副作用而深受其害:
1.胃肠道症状,为服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腹部疼痛,罕见的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罕见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2.服用后的出血倾向,如手术期间出血,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
3. 严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出现溶血和溶血性贫血; ’
4. 肾损伤和急性肾衰竭;
5.过敏反应伴有相应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症状,包括哮喘症状,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反应;
6.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水肿,瘙痒症,心血管一呼吸系统不适,极罕见的严重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极罕见的一过性肝损害伴肝转氨酶升高;
7.药物过量时曾报道头晕和耳鸣等不适。
禁用:服用阿司匹林时以下情况为禁用,并咨询专科医生,在其指导下正确服用:
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以下情况为药物相互作用,服用下述药物时需慎用阿司匹林,并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与氨甲蝶呤合用可 增加氨甲蝶呤的血液毒性,因其他疾病服用氨甲喋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慎重;
2.与布洛芬合用 阿司匹林与 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布洛芬可使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受限;
3.与抗凝药,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合用,可 增加机体出血的风险。
4.与其他含水杨酸盐的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大剂量 由于协同作用,增加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5.促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合用 ,如丙磺舒、苯磺唑酮: 降低促尿酸排泄的作用(竞争肾管尿酸的消除)。
6.与地高辛合用: 由于减少肾清除而增加地高辛的血浆浓度,容易致地高辛中毒;
7. 由于阿司匹林和乙醇的累加效应,增加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损害,并延长出血时间;
拜阿司匹灵说明书(阿司匹林肠溶片) 拜阿司匹灵副作用@用药助手
综上,严格把握阿司匹林适应症与禁忌症,正确服用阿司匹林,理性看待其不良反应,最有效最安全使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时咨询专科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帮我啊~关于实习报告噶~
毕业论文
关于药品储存情况的调查
一、 摘要:
目的:对药品储存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影响药品的稳定因素(分析各种原因引起的药品的不稳定因素)原料药、散剂储存情况、片剂储存情况、胶囊剂储存情况、注射剂储存情况、液体药剂储存情况、外用药储存情况。
方法:通过对药店以及药品批发的调查药品储存的有关方法与措施。
结果:通过调查我掌握了药品储存所必要的知识。
结论:通过调查分析使我更深入得了解一些特殊药品的储存原则。
关键词:原料药、散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液体药剂、外用药剂。
二、 调查部分:
我们已经结束了在医药器械学校将近四年的学习生活,渐渐的走向了社会,走进了医药行业当中,去面临一个新的起点,我在短短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逐渐的适应了社会!在实践当中我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没有学到的一些新的医药知识。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在进行认真的思考,才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与理解的能力。不断的加深印象和领悟。
再实习期间我对药品储存与护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为的是再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下面我就将我所调查的有关情况和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向大家详细说明。
调查对象:
我所实地调查的药店是养馨堂药店、德威治药店和两家同仁堂药店。
药品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的一种特殊商品。所以对与、它的贮存也是更应该引起关注。
首先我们要了解导致药品质量发生性质改变的因素通常的表现形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
物理变化 是药品的颜色、吸湿性、晶体、气味、味道、溶解度、沸点、凝点、折光率、比旋度等。
化学变化 是药品受光、热、温度等因素或接触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
生物变化 因受到温度、湿度、时间等外界因素影响、微生物得意生长繁殖而发生霉烂、腐败或分解等变化。
2.1品的稳定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 影响药品质量变化的内在因素是:
药品的成分、化学结构、剂型。
药品的成分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容易发生变化不易保存,如:复方乙酰水杨酸、非那西丁、咖啡因三种药品,其中复方乙酰水杨酸是主要成分,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复方制剂。而无机药品多数比较稳定。化学结构是决定药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硫酸钡,是稳定盐在水中及有机溶剂中均不溶解。也不溶与酸和碱中。稳定性很好,储存数年不变质。药品的稳定性还与剂型有关,同一成分不同的剂型的药品稳定性不同,如氯霉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干燥的状态下可保存数年仍不失效,所以原料、片剂、胶囊剂没有效期规定。但是它在水溶剂中不稳定,易水解失去抗菌作用,色泽变为黄色至棕色,所以注射液、眼药水规定了有效期。
2、 影响药品质量变化的外在因素是:
空气、光线、温度、湿度、昆虫和微生物、时间、包装。
(1) 空气是由不同种气体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氮(78.09%)、氧(20 .09%)、二氧化碳(0.03%)以及氦氖氪等稀有气体(0.93%)还有水蒸气、氯化氢和氨等。除氮和惰性气体外,这些气体都能使药物变质,其中以氧和二氧化碳对药物影响最大。
(2) 各种药品对光线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光线对药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色、分解、氧化
(3) 温度对药品的影响和贮存关系很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促使药品变质失效。尤其是生物制品、脏器制剂、抗生素等对温度要求更严。
(4) 湿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称为湿度,它是空气中最易变动的部分。随着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和气候发生变化发生波动。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大湿度就越大,水蒸气越小湿度就越小。湿度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湿度过大能使药品吸湿而发生潮解、稀释、水解、变形、发霉;湿度太小又会使药品风化。
① 潮解:将易溶于水的药物,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部分呈现液状的现象如:氯化钙、溴化钠、水合氯醛、枸橼酸纳等易湿而潮解。
② 稀释:一般具有吸水性的液体药物,如:甘油、乳酸、无水乙醇单糖浆。
③ 水解:有些药品吸收水分后能分解变质。如:阿司匹林吸湿后水解生成醋酸和水杨酸,对胃有刺激性;碳酸氢钠潮后缓缓分解成碳酸钠,使碱性增强;青霉素吸潮水解,生成青霉醛和青霉胺而失效。
④ 变形:药品吸潮后引起的物理形态改变。如:片、丸剂受潮后因崩解剂的膨胀剂的膨胀而发生的裂片;糖衣片吸潮则溶化粘连。胶囊剂受潮后会粘软变形;甘油栓剂受潮后变为不透明,吸水过多也能软化变形。
⑤ 风化:有的药物风化易感觉。如:蓝色结晶硫酸铜风化后为白色粉末;有的不易察觉如:重硫酸奎宁含十分子结晶水,失水与否均为白色粉末。药品风化并不影响药效,但因失水后含量不定,致使不易掌握剂量,尤其是剧毒药物很容易超过安全剂量而发生医疗事故。
(5) 昆虫和微生物
药品露置在空气中,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昆虫,螨等极易侵入。他们的侵入繁殖是药品腐败、发酵等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水制剂或含有营养的物质(如:淀粉、糖类、蛋白质、油脂、生药)制剂,如:水制剂、糖浆剂、片剂、脏器制剂、及中草药制剂。更容易霉变、污染、虫蛀。空气湿度过高、温度过高、温度适宜,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受到污染的药品,口服液有大肠杆菌、活螨。外用药品染有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6) 时间
时间也是影响药品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由于药品本身以及储存环境的变化,各种药品如:抗生素、生物制品、脏器制剂和某些化学药品都规定有一定的期限,即使储存条件适宜,但过期后也往往有销价降低甚至毒性增强的现象。
(7)包装对药品的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药品的包装分内包装和外包装。
内包装直接装盛药物的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软骨管、纸盒、牛皮纸、铁听等。还包括瓶盖、瓶塞、标签、和瓶内填充物。
外包装是内包装外的包装如:木箱、纤维板箱、纸箱、木桶、金属桶、麻布、布袋等。
2.2查方法:根据不同的药品性质分类调查。
2.2.1原料药、散剂:
1、 原料药主要用于配置各种制剂。
(1) 原料药按其学成分或组成可分为:
① 无机药品类:如:氯化钠、氧化镁、碳酸氢钠、碘化钾、硫酸亚铁、高锰酸钾、氯化钙等。
② 有机药品类: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苯巴比妥、葡萄糖、磺胺嘧啶、硫酸阿托品。
③ 生药类:如:洋地黄叶粉
④ 生化药品及其他:包括生化药品、抗生素、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胃蛋白酶、四环素、胰岛素、丙种秋蛋白等药物。
(2) 原料药在贮存期间可能发生质量变异现象:吸潮、风化、变色、味变产生异臭,异味、挥发、发霉、生虫、效价减失。
2原料药的保管与养护:
(1) 需要严密保存的药物:
① 凡吸潮易发霉的药品:
如:阿司匹林、碳酸氢钠能易吸潮水解;葡萄糖吸潮易发霉;溴化钠、氯化钙、易吸潮水解;甘油能吸收水分子而被稀释;药用炭潮后吸附力降低;蛋白质、枸橼酸铁铵吸潮粘连结块。这类药品要求包装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② 容易风化的药品:
如:硫酸镁、硫酸钠、硼砂、咖啡因等均易风化,除应密封保存外,还不易存放在过于干燥和通风的地方。硫酸钠当温度很高时,即使在密封情况下,还会发生熔化现象,所以还要置凉处保存。
③ 易被空气氧化变质的药品:
如:硫酸亚铁、水杨酸钠、肾上腺素、维生素C等,易氧化变色。这类药品应包装密闭,以免与空气接触。
④ 易吸收二氧化碳的药品:
如氧化锌、氧化镁、安茶碱、磺胺钠盐等,露置在空气中均吸收二氧化碳变质,保存时应包装密闭以免与空气接触。
⑤ 有挥发性的药品:
如:薄荷脑、樟脑、碘、碘仿、以及挥发油类等,温度升高可加速挥发而减量,这类药品应密闭置于凉处保存。
⑥ 抗生素药类:这类药品绝大部分都有效期规定,干燥品一般都在室温下尚稳定,但吸潮受热分解后极易分解失效。这类药品保存时应在干燥凉暗处保存。并注意期限,“先产先出,近期先出”
⑦ 生化制品、生药制剂及含营养成分的药品
如:胃蛋白酶、甲状腺粉、干酵母、龙胆粉、麦芽粉、淀粉等,易受温度、光线、水分和微生物等影响。而引起霉变、生虫、有效成分破坏、或发生异臭。保管时应注意密闭在阴凉处避光保存。
(2)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遇光易变质的药品如:磺胺类、甘汞、硝酸银、氨基比林、盐酸普鲁卡因、以及挥发油类等遇光易变色,甚至毒性增加。保管时应注意密封在阴凉处。避光保存。
(3) 要隔离存放的药品:
要特殊存放的药品如:碘、碘仿、薄荷脑、薄荷油等有特殊气味。应与其他药品,特别是吸附***品:如:药用碳、淀粉、葡萄糖、乳糖、滑石粉、白陶土隔离存放。
2、散剂:
(1) 散剂的质量变异:
吸潮、变色、霉变虫蛀、 易臭异味、挥发、分层、微生物污染。
(2) 散剂在贮存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线、空气、微生物对其有影响。要注意防潮。
2.2.2片剂
1、片剂的质量变异:
崩解迟缓、裂片、松片、毛边、麻面、花边、暗影、异物斑点、变色、析出结晶、发霉虫蛀、粘连溶化、染菌。
2、 包衣片的质量变异:
褪色、花斑或色泽不均、龟裂与爆裂、膨胀、脱壳、磨片、漏边和高低不平、片面不够光亮、溶液粘连及霉变、片芯变色、不易崩解。
一般压制片在吸潮后可发生松片、破碎、发霉等现象。要注意密闭,在干燥的地方保存。包衣片易吸潮包衣褪色应密闭保存。
2.2.3、胶囊剂: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类。
1、 胶囊剂的质量变异状况:
漏粉、漏油、粘软变形、霉变生虫。
2、 一般的胶囊剂都应密闭、置于干燥处,注意防潮、防热。不易过分干燥以免引起胶囊壳的脆裂。具有颜色的胶囊,在吸潮、受热后能出现颜色不均、褪色、变色等。装有生药、脏器制剂的胶囊,如:力勃隆胶囊、复方胚宝胶囊、蜂王浆胶囊等在受热后易发霉、生虫。抗生素胶囊如:苯唑青霉素钠胶囊、乙氧萘青霉素钠胶囊、土霉素胶囊等。吸潮受热后效价降低,所以该种药有“效期”规定。
2.2.4、注射剂:
1、 注射剂的质量变异的状况:
变色、生霉、析出结晶或沉淀、脱片、产生白点白块、冻结
2、 注射剂在贮存当中应根据药品的理化性质,并结合溶媒和包装器的特点予以保存。
(1) 一般的注射剂避光贮存,并按照药典规定的条件保存。
(2) 遇光易变质的注射液如:肾上腺素、盐酸氯丙嗪、对氨基水杨酸钠、复方奎宁维生素类等注射剂。应注意遮光。
(3) 遇热易变质的注射剂。
2.2.5液体药剂:
1、 水剂类的质量变异:
生霉、沉淀、变色、冰结
2、 水剂类根据特点采取适宜的保管方法:
(1) 芳香水剂:应密封保存,冬季防冻。
(2) 溶液剂:对于一些特殊的药品应隔离存放。
(3) 合剂:密闭,在凉处避光保存,冬季防冻。
(4) 乳剂:这类制剂不稳定,密闭,在凉处避光保存,冬季防冻。300c以下保存。
(5) 滴眼剂:密闭,在凉处避光保存,防止失效。
3、 糖浆剂的质量变异:
霉败、沉淀、变色
糖浆剂一般保管方法密闭在300c以下保存。
4、 乙醇制剂的质量变异状况:
酊剂和流侵膏剂会发生沉淀、变色、效价和含量下降。醑剂、含乙醇试剂。
保管:防受热挥发、防火、避光、防久储变质,防冻。
5、 油剂的质量变异状况:
6、 植物油的酸败和干化、挥发油的挥发和氧化。
保管:油剂遇光遇热会发生变质、在灌装时应满装密塞。在严寒地区注意保温。
2.2.6外用药剂
1、 软膏剂:
软膏剂的质量变异:
酸败、流油、发硬、分离、变色、变质失效。
保管:密闭,在300c以下保存防冻、避热保存
2、 栓剂:
栓剂的质量变异:
软化变形、出汗、干化、外观不透明、腐败
保管:应放于干燥凉处250c以下贮存防止微生物感染。对受热易熔化、遇光易变色的栓剂应密闭,放在凉处保存。
3、 气雾剂:
保管:避光受热,应置于阴凉处保管。避免日光直晒。
三、 结论:
药品由药厂生产出来到达消费者手里必然要经过一定的流通渠道和领域,就是医药商业部门,所以药品储藏就成为了药品流通所必然产生的一种形态,在这期间对药品就要进行一种相应的停滞状态,就是对药品进行贮存,所以它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刚刚走入社会的人来说,掌握这些药品最基本的储存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就将我调查的一些关于药品最基本的保存与养护的方法记录下来。
2003年4月28日
致谢:
我的指导教师。在他认真负责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这次毕业论文,在此谢谢!
参考文献:96版《药品检验与保管》主编:廖月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乙酰水杨酸的水解为一级反应,在100°C时的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为7.92d^(-1),活化能为56.48KJ/mol,试求此
100℃时,k=7.92
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k=Ae^(-Ea/RT),可知lnk=lnA - Ea/RT,其中A是系数,Ea是活化能,R=8.314,T是绝对温度,
lnk(100℃)=lnA - 56480/(8.314*373.15)
lnk(17℃)=lnA - 56480/(8.314*290.15)
联立两式可解得:k(100℃)/k(17℃)=184.92
k(17℃)=7.92/184.92=0.0428
一级反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c(t)=c0*e^(-kt),题意c(t)=0.5c0
解得t=16.18d
#每天写一点#好书分享#《阿司匹林***》2020-18
#每天写一点#好书分享#本周分享英国作家迪尔米德·杰弗里斯的著作《阿司匹林***》。
本书以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的***历史为线索,反映历史遗产、科学技术和商业资本,在近代医学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作者从阿司匹林问世的故事入手,讲述这种不起眼的小药片如何一步一步改变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到历史发展的进程。通过这本书,你可以理清近代医药学的发展脉络,了解为什么阿司匹林会被冠以“神药”之名,同时对科学、社会、战争、政治和商业领域的内在关联建立感性认知。
这本书围绕阿司匹林作为科学发明、商品和药品这 3 种属性依次展开。
第一个重点,说的是“科学***”。人类数千年的智慧,是如何积累传承,最终开花结果的?阿司匹林曲折的问世之路,就是这个问题最典型的答案。
第二个重点,说的是“商品***”,告诉你为什么阿司匹林能家喻户晓,风靡全球,甚至掀起独特的文化和潮流。
第三个重点,说的是“药物***”,阿司匹林为什么能畅销百年,至今无可替代,它有什么特殊之处?
第一部分
阿司匹林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作者描述它的问世过程时,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词:拼图。历史上,人类发明阿司匹林这样的药品,就像拼一幅藏宝图,要不停地打怪寻宝,把几块碎片收集在一起才能找到宝藏。
第一块拼图,叫“探索”,就是从自然界中找到富含药物成分的植物。乙酰水杨酸是用水杨酸人工合成的物质,而水杨酸在柳树的树皮里含量很丰富。别看阿司匹林是现代的药物,但在历史上,人类在史前时期就掌握了柳树皮的药效。
《自然》杂志在 2017 年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生物学家在一个距今 4 万年前的古尼安德特人颌骨中,发现了古老的DNA和细菌。研究发现,这位远古青年患有严重的牙周脓肿,在他的牙结石上发现了残留的青霉素和水杨酸。遗憾的是,古人对柳树的药效记载基本是零星的经验之谈,逐渐淹没在了历史长河里。等人类再次发现柳树皮的药用功效,已经到了公元 1758 年。一位名叫爱德华·斯通的英国牧师在散步时,鬼使神差地把一块柳树皮塞进了嘴里。斯通牧师是位有心人,他发现嘴里的味道和当时治疗疟疾的唯一特效药,金鸡纳霜的味道特别像。斯通灵光一现,展开联想:既然味道差不多,那吃柳树皮是不是也能治好疟疾呢?斯通后来做了不少实验,还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提交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并于当年发表。
藏宝图第一块拼图就此现身,斯通的论文成功引起了广泛关注,开启了阿司匹林的问世之路。随着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医生们发现柳树皮其实治不好疟疾,但它能缓解疟疾的并发症,发热和疼痛。但是很明显,柳树皮粉末和现代的药物可不是一回事。阿司匹林能够问世,还需要第二块拼图,那就是“提纯”。18 世纪的医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常识后,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那就是草药之所以能对症治病,原因是其中富含某种有效的成分,只要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用药就容易多了,成本也会大大降低。经过提纯,人们终于拿到了柳树皮里的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当时的人们都不太爱用。因为水杨酸酸性太强对消化道的刺激性很强,很多病人宁愿忍受病痛,也不愿意服用。
终于,法国科学家热拉尔尝试通过化学反应,中和了水杨酸的强酸性。虽然这次实验算不上完美,但这是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第一次正式亮相。遗憾的是当时热拉尔觉得这个实验太复杂,就没有再跟进。但“神药”既然已经问世,隆重出场就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还差最后一块拼图。
最后一块拼图的名字,叫“合成”。除了副作用大以外,水杨酸还有个问题,那就是产量太少。要想把它从实验室里的样品变成真正的药品,就必须找到人工合成的方法,并且中和副作用。不过让人有点意外的是,完成这个任务的不是药品公司,而是一家染料公司。
在当时的化工行业里,来钱最快的行当要属合成染料,莱茵河畔大大小小的染料公司扎推成立。这其中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叫弗里德利希·拜耳染料公司。由于竞争激烈,拜耳公司一直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当时有位化学家,叫卡尔·杜伊斯贝格,成了拜耳公司产品研发部门的负责人。面对染料行业的激烈竞争,这位化学家及时转换思路,把业务方向调整到药物研发上,彻底放弃了染料业务,转型成了一家制药公司。公司建起了先进的药物实验大楼,招募了一批化学家搞研发。很快,研发团队就把目光投向了水杨酸,决定研发一种药效类似,但副作用小的新药。最后,化学家霍夫曼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制备出了乙酰水杨酸。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当时的拜耳公司对这项成果并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被霍夫曼另一项新成果,二乙酰吗啡牢牢吸引住了。说“二乙酰吗啡”你可能不太熟悉,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海洛因”。
不过还好,当时公司的一位研发组组长没有放弃乙酰水杨酸,努力向公司证明它的价值。乙酰水杨酸突破重重关卡,终于投产,正式命名为阿司匹林。
关于阿司匹林药品检验报告书怎么写和阿司匹林原料药的鉴别实验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